日前,據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稱,由于芯片短缺以及汽車電氣化、自動駕駛等趨勢,全球前10大汽車制造商中的半數將自行設計芯片,借以掌控產品路線圖和供應鏈。"汽車半導體供應鏈很復雜。"Gartner研究副總裁Gaurav Gupta表示,在大多數情況下,芯片制造商只是汽車制造商的三級或四級供應商,通常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汽車市場的需求變化。這使得汽車制造商增加了對半導體供應鏈的控制欲望。
此外,由于8英寸等成熟半導體工藝節點的晶圓制造產能擴張困難,汽車芯片正遭遇持續緊缺。Gaurav Gupta還稱,在較大的晶圓尺寸上,汽車行業對原有設備的資格認證一直很保守。因此,這也很可能導致汽車制造商自行設計芯片。
這種將芯片設計引入內部的模式,俗稱“OEM-Foundry-Direct”,但并不是汽車行業獨有的。當前,隨著半導體市場發生一些新的變化,這種模式將在科技企業中得到加強重視。
如今,臺積電和三星已經具備了代工尖端工藝的能力,其他半導體供應商也已經提供了獲得先進知識產權的機會,從而使定制芯片設計相對容易。
“從芯片短缺中吸取的教訓,將進一步促使汽車制造商轉型成科技公司。” Gaurav Gupta說。
此外,Gartner預測,2025年美國、德國新車平均售價將超過50000美元,進而導致舊車進行更多維修和改裝。Gartner研究副總裁Mike Ramsey則表示,隨著人們試圖延長現有車輛的使用年限,新車漲價可能會壓縮汽車總銷量并提振零件和改裝市場。
Gartner的分析師還預計,隨著價格上漲,新車市場將保持平穩甚至下降。與此同時,汽車制造商將推出新的服務以及設備和計算機系統的升級,以延長現有車輛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