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今年年度熱詞,一定少不了“碳中和”。世界各國都陸續明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節點,而我國也向全世界承諾2030年碳排放量達到峰值,2060年碳排放與碳吸收中和。隨著全球能源緊缺、環境污染和駕駛安全挑戰日益加大,這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而汽車產業也肩負著不容推卸的責任。
四大舉措齊頭并進,大眾踐行碳中和目標
作為首家簽署《巴黎氣候協定》的汽車制造商,大眾汽車始終走在前列,并投資140億歐元,以實際行動推動實現碳中和目標。大眾汽車乘用車品牌CEO貝瑞德說:“我們的目標是在2050年實現自身的碳中和。到2030年,我們希望在歐洲將貫穿車輛生命周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較2018年減少40%。這意味著,每輛車平均需要減少17噸二氧化碳排放。”
宏大的目標需要切實可行的路線圖來進行落實,大眾汽車提出的整體性計劃“WaytoZero”正是為此而生。這一計劃涵蓋了大量的具體項目和措施,用于闡釋大眾汽車對于碳中和的思考和行動指南,主要包括四大舉措:加速車型陣容的電動化,減少生產過程和供應鏈的碳排放,支持可供整個車輛生命周期使用的綠色電力,以及改善電池的回收及二次利用。四大舉措齊齊發力,足見大眾汽車減少碳排放的決心。
以碳中和為基礎,全面發起電動化攻勢
當然,以碳排放為基礎發起電動化攻勢,也是大眾贏得未來競爭的重要布局。因此在產品層面,大眾汽車計劃到2030年大眾汽車品牌在歐洲市場的新車銷量中,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占比在70%以上,是原35%占比目標的兩倍;在中國和美國市場,大眾汽車品牌計劃到2030年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占比超過50%。
為達到這一銷量目標,大眾汽車品牌計劃每年至少推出一款全新的純電動車型。在中國市場,ID.4、ID.6和ID.3先后上市,未來,ID.家族在中國的產品陣容還將擴充至8款車型,覆蓋多個細分市場,為中國消費者帶來了多樣化的產品選擇。
擁有百年造車積淀的大眾汽車,拿出來的產品也極具實力與誠意。在技術和制造層面,大眾成熟的MEB平臺以及世界范圍內先進的生產設施,為ID.家族的高品質保駕護航。而這一切也收獲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可。
剛剛過去的11月,ID.家族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達14167輛,環比10月增長11.2%。這也是自9月交付超過1萬輛以來,大眾ID.家族月銷量連續第三個月破萬。隨著口碑效應的擴散,大眾汽車的電動化轉型也在加速。
以ID.家族為先導,強化核心競爭力
以ID.家族為先導,大眾汽車品牌不僅將致力于低碳環保的電動出行,全面實現碳中和目標,還提出了ACCELERATE(加速)戰略,以加速數字化、新商業模式和自動駕駛方面的發展。在電動化之外,大眾汽車認為,車載軟件集成與數字化用戶體驗將成為其重要核心競爭力。在商業模式方面,大眾汽車正在努力通過數據技術吸引新的用戶群體,以開拓新的收入來源。至2030年,大眾汽車將努力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的廣泛應用。
為全面提升數字化進程,大眾汽車與TraceTronic聯手打造車載軟件及數字化功能的高度自動化測試集成平臺——持續集成持續測試工廠(CI/CT工廠)。CI/CT工廠匯集了多種高性能工具,能夠實現車載軟件及車聯網服務的自動化測試和集成。基于此,大眾汽車的純電動ID.家族將能夠實現OTA遠程在線升級功能。OTA升級可以確保整個用車生命周期中始終保持最新狀態,優化用戶體驗。
而且大眾汽車尤其重視中國市場,正積極與中國的合資企業伙伴一起部署并提升本地的軟件研發能力,以便能夠持續向中國的廣大用戶交付新功能和新體驗。
成果也是顯而易見,大眾汽車的首次軟件升級已經在今年7月份,也就是產品上市之后的4個月之內實現了,中國市場的OTA升級將在明年實現。軟件開發能力和數字化用戶體驗正在成為大眾汽車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寫在最后
汽車產業正迎來深刻變局,大眾汽車通過積極的戰略部署和行動,在浪潮中穩步前進。作為消費者,我們也能深刻感受到大眾汽車的轉變,多樣化的產品陣容,高品質的電動化產品ID.家族,先進的模塊化生產平臺MEB,積極部署的本土化研發等等。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場出行變革當中深扎根基的大眾,也必然能夠迎來向上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