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頁banner
    媒體中心
    長三角專業汽車制造、新能源、零部件展覽會

    2022年起,這些汽車產業新政將正式實施

    談及2021年的年度熱詞,“造車“必能突破重圍,小米華為百度“后浪追前浪“,長安吉利長城“自我革新”...汽車產業變革的浪潮在2021年顯得波瀾壯闊。

    不過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進入快速成長期背后,同樣面臨一些“陣痛”:車主維權、自動駕駛糾偏等問題不斷出圈。

    2021年,因過度依賴輔助駕駛技術頻繁出現的車禍已經在國內外掀起軒然大波,自動駕駛安全問題也再度被推上風口浪尖。

    2021年,多起“失控門”事件在互聯網上發酵,其中受到關注最多的就是特斯拉,其剎車系統是否失靈至今都尚存爭議。

    而汽車產業的參與者們,都將在2022年嘗試對這些問題進行解答,而一些新的探索亦在悄然發生。

    今年起,我國正式將乘用車配備EDR寫入了行業標準, “黑匣子”強制上車; 乘用車將取消合資股比限制后“新合資”時代來臨;自動駕駛國標正式實施, “新三包”政策上線......

    有業內人士分析,“穩中有進會是明年汽車發展的主旋律。”隨著政策利好效應持續釋放,車市也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契機。

    變革浪潮下,中國汽車產業是否能繼續逆勢向上,有哪些能把握的新機遇和風口?誰是2022年車市風向標?

    取消乘用車合資股比限制

    隨著新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的出爐,汽車業合資股比限制在實施了27年后即將完全放開。

    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正式發布《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 年版)》和《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1年版)》。

    按照規定,自 2022 年1月1日起我國將取消乘用車制造外資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及兩家以下生產同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的限制。

    2021年版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縮減至31條、27條,壓減比例分別為6.1%和10%。這是我國連續第五年修訂全國和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

    這意味著,在我國實施二十愈年的合資股比限制政策即將退出歷史舞臺。毋庸置疑,汽車產業從2022年開始將迎來新一輪調整。(更多閱讀: 合資股比放開前夜:進退之間的那些小算盤 | 年度策劃 了解更多詳情)

    強制安裝汽車“黑匣子”

    離事故真相更進一步?

    面對頻發的汽車事故,當事雙方往往互相推諉,“EDR”一詞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根據《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國家標準第2號修改單要求,自2022年1月1日起,新生產的乘用車需要強制安裝EDR(汽車事件數據記錄系統)或配備符合規定的DVR(車載視頻行駛記錄系統)。

    EDR即汽車事件數據記錄系統(Event Data Recorder),在車上可起到類似于飛機“黑匣子”類似的作用。——可記錄車輛碰撞前、碰撞時、碰撞后三個階段中汽車的關鍵運行數據。

    它可追溯可以直觀地判定事故的原因,避免車企和車主對事故歸因互相推諉,也能對保險理賠等提供重要的信息。

    據工信部披露,EDR功能要求分為AB兩個階段,即將推行的第一階段,新生產車輛所搭載的EDR需滿足可讀取縱向加速度、ABS狀態、發動機轉速、安全帶狀態、踏板位置等23項數據。而下一階段可讀取數據或將增至50項。 (更多閱讀: "黑匣子"即將強制上車,我們距離事故真相又近了一步?| 汽車產經 了解更多詳情)

    “新三包”政策上線

    7日內可免費退換車

    今年起,汽車退換方面的門檻也將進一步降低。

    汽車產經了解到,將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版《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對經營者提出更嚴格的責任要求:擴大了家用汽車三包范圍,降低了退換車條件的“門檻”,對車輛售前售后、使用、退換等相關規定也更加細化。

    比如,將動力蓄電池、行駛驅動電機等專用部件質量問題納入三包退換車條款,對家用皮卡車實施三包,將家用汽車污染控制裝置的主要零部件納入重大質量問題退換車條款。

    此外,“新三包”還增加了7日免費退換期。家用汽車產品自三包有效期起算之日起7日內,因質量問題需要更換主要零部件的,消費者可以憑購車發票、三包憑證選擇更換家用汽車產品或者退貨,銷售者應當免費更換或者退貨。

    自動駕駛國標即將實施

    針對自動駕駛功能,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發布了最新標準——《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國家推薦標準(GB/T 40429-2021)。

    據悉,該國標將于2022年3月1日正式實施,將對促進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以及后續相關法規的制定起到積極作用。

    《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國標基于駕駛自動化系統能夠執行動態駕駛任務的程度,根據在執行動態駕駛任務中的角色分配以及有無設計運行范圍限制,將駕駛自動化分成0級至5級。此外,這項國標還明確了各級別下駕駛員應承擔的駕駛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從3級自動駕駛開始,目標和事件探測和響應的對象從駕駛員變為了系統,動態駕駛任務后援也從駕駛員變為了動態駕駛任務后援用戶。這意味著,在有條件自動駕駛情況下,已允許駕駛員脫手,只需要在必要時接管駕駛。

    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再退坡30%

    2021年的最后一天,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及《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方案》。

    《通知》指出,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城市公交、道路客運、出租(含網約車)、環衛、城市物流配送、郵政快遞、民航機場以及黨政機關公務領域符合要求的車輛,補貼標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20%。

    同時,《通知》明確,2022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車輛不再給予補貼。

    為此,各大車企已經早早做好準備:一方面抓住補貼退坡窗口期吸引消費者,另一方面則開始規劃對旗下車型的漲價事宜.....對于打算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來說,2022年將是享受國家財政補貼的最后一年。

    嚴格規范控制鋰電池處理污染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不斷壯大,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的回收處理成為產業發展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為此,政策層面頻頻為動力電池回收助力,2022年1月1日起,《廢鋰離子動力蓄電池處理污染控制技術規范(試行)》(HJ 1186-2021)國家標準實施。

    《技術規范》 主要適用于廢鋰離子動力蓄電池處理過程的污染控制,規定了廢鋰離子動力蓄電池處理的總體要求、處理過程污染控制技術要求、污染物排放控制與環境監測要求和運行環境管理要求。

    該標準規范指導廢鋰離子動力蓄電池處理過程。對行業污染防治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政策助推之下,動力鋰電池回收的藍海,正在徐徐展開。 


    上一篇:智能汽車供應鏈的“新主角”

    下一篇:瘋狂的新能源車產業鏈,2022年還有多少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