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頁banner
    媒體中心
    長三角專業汽車制造、新能源、零部件展覽會

    華為造車有多強?87天交付就過萬 其他品牌都虛了?

    近日造車新勢力紛紛公布 5 月交付量,理想以單一車型重新回到交付輛過萬的水平,并久違地再次坐上了新勢力交付量頭名位置。

    令人注意的是,同樣僅有一款車型的 AITO 交付了 5006 臺,這是問界 M5 自 3 月開始交付以來,連續兩個月保持了環比增長,同時問界 M5 還連續 3 個月交付量力壓極氪 001,僅耗時 87 天累計交付量破萬,創造新品牌單款車型交付破萬最快記錄,這般速度可謂超乎了不少人的預期。AITO 作為賽力斯的全新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但是站在發布會舞臺中央、主導產品設計,乃至掌握銷售渠道的卻是華為,所以關于華為是否造車、賽力斯是否華為的代工廠等疑問始終縈繞在大家的心頭,盡管雙方多次否認了這些市場猜想,但也沒能給出一個讓人百分百信服的解釋,市場疑慮猶存。

    再者,在華為智選和 HUAWEI Inside 的兩種合作路線中,前者可見造車及銷售的主導權在華為手中,但后者卻能率先用上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系統,最強技術沒應用在親兒子身上,這點又給市場帶來了第二重疑問。

    不過總的來看,大家普遍認為問界 M5 就是代表了當下華為的量產造車水平,而華為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則是代表了華為智能技術的研發高度,至于為什么問界 M5 未能搭載同樣的智能駕駛系統,一個可能是賽力斯的量產能力受限,另外則是華為需要兼顧和車企間的合作關系。

    除去車企間的復雜關系,問界 M5 受爭議的還在于它和賽力斯 SF5 的關系。

    無論從尺寸、設計,乃至從華為和賽力斯開始合作的 2019 年推算,再到后來問界 M5 上市后,華為智選 SF5 被傳出停產的消息來看,種種跡象都在指向問界 M5 就是由華為主導改款的賽力斯 SF5。

    面對這樣一款頂著華為光環、內里還是賽力斯底子,同時沒有華為號稱最強智能駕駛系統的產品,結合到官方提出今年要賣出 30 萬輛,且要求 AITO 在五年內進入國內新能源汽車第一梯隊,全球年銷量達到前三的目標,可見市場印象和車企愿景間存在著巨大落差,因此問界 M5 難免受到了不少人的質疑。

    盡管市場充斥了不理解的聲音,但無論從前期華為智選 SF5 的銷量遞升,還是當下問界 M5 交付量迅速破萬輛來看,AITO 及華為的市場表現仍然值得肯定,所以這一刻我們也應該需要反思,是我們對華為太嚴苛了,還是低估了問界 M5 的實力?

    客觀來說,市場對每一家新勢力品牌都有過質疑。

    例如,何小鵬這個互聯網人空降汽車行業,能造好車嗎?小鵬 G3 是逆向本田繽智開發的吧?早期小鵬 G3 從內外飾設計到品牌強調的科技屬性,是在模仿特斯拉?原來那頭頂上的可升降攝像頭,不只是個吸引眼球的營銷點嗎?

    當下的月交付量冠軍理想 ONE,在上市初期不也是被詬病增程動力技術落后,不符合純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嗎?

    點擊查看蔚來 ES8 詳細資料

    又例如前期靠小型車發家的零跑和哪吒,有多少人能預想到現階段兩者的交付量可以趕上蔚小理的步伐、突破萬輛呢?

    至于蔚來的槽點則更多了,賣四五十萬的 ES8,NEDC 工況續航才 355 公里,且品牌各種燒錢玩法,直接將創始人李斌帶進溝里,成了 "2019 年最慘的人 "。但如今蔚來的換電站數量遙遙領先,同時品牌溢價被市場接納,商業模式一下子又走到了全行業的領先位置。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新品牌從誕生之初都有著各自不容易的故事,這也成為了市場的質疑點,問界 M5 所面臨的環境也是如此。而要想擺脫質疑的方法也很簡單,只要持續交出亮麗的成績單,市場終將認識到其真正的實力。


    上一篇:正華網:中國汽車工業配資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

    下一篇:東風公司推動汽車產業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