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我國2021年度汽車產銷量數據還要等到下周才能正式發布,但綜合各大車企公開的快銷數據和中汽協初步分析,這一數字有望雙超2600萬輛,實現微增長。在疫情反復、“缺芯少電”、原材料價格上漲背景下,這樣的穩中有進,實屬不易。而比這一數字更令人振奮的是,產業結構正…
在2022 CES展上,高通展示了驍龍數字底盤強勢的發展勢頭。驍龍數字底盤由一整套開放且可擴展的云連接平臺組成,利用統一架構帶來更高的安全性和沉浸式數字體驗,支持下一代汽車在其整個生命周期中的功能升級。汽車制造商可以在其產品線中選擇采用驍龍數字底盤所涵蓋的任一…
1月5日,團車宣布將通過組建包括設計、研發、生產等在內的團隊構成新的電動汽車業務線,以進入電動汽車制造領域。據了解,團車于2010年成立,是以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為基礎的汽車交易和服務平臺。對于此次宣布進軍汽車制造領域,團車創始人、CEO聞偉認為,伴隨政策…
過去兩年,“雙碳”的影響遠超大家的預期,市場對于新能源和電動車的預期,已從一個結構性有益的補充,演進到了最終對傳統化石能源和燃油車的全面替代。于是,這兩年,從新能源車,到中游的電池、鋰電主材,再到上游鋰礦,資金瘋狂涌入,股價飆升。在投資成長股時,第一個…
談及2021年的年度熱詞,“造車“必能突破重圍,小米華為百度“后浪追前浪“,長安吉利長城“自我革新”...汽車產業變革的浪潮在2021年顯得波瀾壯闊。不過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進入快速成長期背后,同樣面臨一些“陣痛”:車主維權、自動駕駛糾偏等問題不斷出圈。2021年,…
在過去幾年時間里,芯片制造商正在從硬件供應轉向提供更多的軟件服務,汽車制造商仍然在摸索開發自己的軟件,類似博世、大陸集團、安波福這樣的傳統一級供應商也在加快軟件投入。但答案似乎越來越清晰。今天以及未來的智能汽車行業,芯片正在成為車企面向C端進行產品技術…
汽車制造商們正試圖掌控更多的電動汽車供應鏈環節,與原材料生產商建立新的合作伙伴關系,并投資生產電池原料的設施。通用汽車公司、大眾汽車集團和其他主要汽車公司已經在合資工廠上花費巨資,以確保他們自己的電動汽車的電池供應。現在,他們也在尋求進一步擴大規模和降…
2022年即將到來,在過去的一年里,出現過無數網絡新詞,在這其中與汽車領域密切相關的那無疑是“雙碳”了。中國向全地球做出的鄭重承諾,將要在二零三零年之前實現碳達峰,在二零六零年之前實現碳中和,作為世界上碳排放最重要的源頭之一,汽車領域必須是這項任務需要作出…
經過連續多年持續擴容,2021年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迎來“井噴年”。面對行業的高速上行,今年以來,不斷有新品牌入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環境日趨激烈。“在如此龐大的賽道中,如果不明確定位很容易迷失或被淹沒,新‘新品牌’尤其如此”。12月27日,電動屋董事總…
近年來,多國推進政策法規研究、技術標準體系建立,鼓勵自動駕駛汽車的技術研發和道路測試,加強安全監管,推動了自動駕駛行業發展。百度、谷歌、特斯拉等科技巨頭和傳統車企正在加速布局汽車自動駕駛領域,交通智能化時代正在到來。智能汽車滲透率提升隨著車型的更新換代…
世界各地的汽車制造商正在開始轉型,人們將看到內燃機汽車的結束并迎來純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作為韓國汽車制造商現代汽車轉型的一部分,它已確認將停止開發任何新的內燃機。通過結束內燃機的開發,該公司將加快向純電動汽車制造商的轉變。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現代于…
臨近年末,如果要盤點2021年的關鍵詞,“車”一定是繞不開的一個。實體企業積極擁抱變化,手機巨頭、家電巨頭、互聯網巨頭紛紛下場造車,而資本市場進一步演繹變革熱情和產業趨勢。節奏上,“上半場電動化,下半場智能化”呼之欲出。從近期的股票市場表現看,處于高位的新…